未名研学 • 设计指南 >

新政策鼓励下,在山西成为研学导师有什么必要条件

来源:

时间:2019-11-24 09:44:00

 浏览

新政策鼓励下,在山西成为研学导师有什么必要条件,看看这些你就知道了。

俗话说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研学游作为二者的结合体深受学生青睐,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,教育机构、旅行社、行业协会皆参与到了研学游课程的开发上来。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《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 ,研学游强调在情境中和实践中学习,但也有不少家长会担忧,研学游会不会最后变成了单纯的旅行?如何保证研学游中的“学”?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。

1、探索先行在环境中学习

激发探究兴趣将课堂搬到校外,让学生在自然风光、人文胜地或科技中心学习实践,可以丰富学习体验、优化学习效果。山西入选第一批“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”的有:平遥古城、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、平型关大捷纪念馆、中国煤炭博物馆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、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和昔阳大寨。在这些研学基地中学习实践,使中小学生了解国情、热爱祖国、开阔眼界、增长知识,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
2、效果保障课程设计是关键

在课程内容上,“研学游不单是游的问题,在此过程中必须带着课题进行研究,完成任务。”研学课程中要注意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,给学生布置任务。如学生到野生动物园研学,学校设置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课题;到主题游乐园活动,学校将物理、英语等多个学科内容渗透到游览中,设立定向越野、定点打卡等游戏任务,通过结合科目学习冲关。在研学活动结束后,学校将收取学生的总结报告、相片等成果,并汇编成册,形成研学游的课程闭环。

3、行前培训是保障

研学游的顺利开展、有效学习离不开出发前的培训准备,主题研学活动课程手册,包括活动要求、行程安排与目的、与景点相关的诗词资料、研学“作业”、研究课题等,让学生和老师都带着目的出发。或将研学准备融入平时的课程学习,如地理科的观星研学、历史科的海上丝绸之路课程、生物科的观鸟之旅,把研学与每周的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,完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再出发研学更有深度的课题。研学游中游与行是必不可少的部分,在线路的选择、事务的安排、学生的安全等诸多方面学校需承担责任。学校本身不是旅行机构,因此在研学游项目设计中,学校在合理范围内借助旅行社的力量有一定可行性。如研学游要结合旅行社资源,学校要注意做好监管工作,如审核旅行社资质、线路设计。在活动结束后收集带队老师的反馈建议,为日后引入研学游市场服务做改进。

4、焦点问题将遵行“公益性原则” 

安全问题层层把关除了游而不学,华而不实的疑惑,研学活动出发前需要制定紧急预防,并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,与家长充分说明研学活动、征得其同意与签字的同意书;研学途中建立专门的家长沟通群,老师现场及时点名点人,报备学生情况;校领导通过带队老师落实安全管理;学生自己也可携带手机,与家长随时联系。此外,需要为每个学生购买保险,即便是市内、短途的行程也不例外。研学游的费用问题也受到家长关注。部分班级利用家委会资源,通过开展工厂参观、提供志愿者服务等方式降低学生参与研学的成本,学生只负担交通费和餐费,贫困学生也可申请减免费用,这也符合《意见》中研学游的“公益性原则”。

全国研学教育报名咨询热线

182-0262-0038